隨著北京和張家口取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冬奧藍”被推至風頭浪尖。以此為契機,相較于水處理而言,上半年略顯乏力的煙塵廢氣處理行業,有望滿血復活,獲得大量的投資機遇。以廢氣處理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也將迎來“大氣十條”出臺以來的發展第二春。
京津冀周邊地區實力企業勢必成為直接收益標的,外延地區相關企業受政策和本地實際環境影響,也將成為市場資本青睞的對象。前者以雪迪龍、河北濟達環保和清新環境為主,后者以濟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濟達環保”)為代表。
2015年作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節能減排壓力驟升,大氣煙塵治理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環保部門的巨大壓力轉化為廢氣處理企業的發展動力,直接促進了廢氣處理設備銷量的高速增長。“而此次‘冬奧藍’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為我國大氣治理工作提供絕佳契機的同時,也給我們企業制造了不容錯過的發展機遇。”濟達環保負責人楊生表示。
楊生還透露,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并快速推進,預計環保投入每年將超過1.6萬億元,大氣治理作為三大戰役中不可或缺的重頭戲之一,迎來市場爆發成為必然。
河北濟達環保作為我國廢氣處理行業的實力企業,多年來專注于廢氣處理設備及工程的開發與研究,憑借經驗積累和技術創新實現了公司占地與業務規模的雙重跨越,目前已經成為業內名列前茅的領跑者之一。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業務訂單已經超過去年的總和,下半年維持現有業務水平,年底可以實現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一番的目標。”楊生說。他還表示,為了持續受益大氣治理市場需求,為即將到來的大爆做好準備,河北濟達環保除了加緊新技術的公關和新產品的研制,還積極推廣各項服務措施,切實做到“保證一流質量,保持一級信譽”。
目前,區域大氣治理成為當前總體形勢下的必然,京津冀率先發力,長三角和珠三角緊跟其后,多項政策與行動并舉,助推區域大氣治理的一體化。
根據環保部最新數據,珠三角空氣質量有所好轉,PM2.5年均濃度下降超一成,但仍舊是酸雨及其他大氣污染的主要地區之一。今后,治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濟達環保為首的區域領頭企業,也將成為治理工作的主力,其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