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個人信息,他們是怎么得到的?除了通過木馬侵入賣家系統、或是無良商家主動出售信息外,現在出現了一種更高明的手段——直接在賣家內部安插“臥底”。
昨天下午,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被告在B2B分類信息淘寶店家安插了臥底,盜竊買家信息。
馮某是四川人,今年22歲,中專畢業,一直從事網絡編輯工作。雖然清閑,收入卻不高,考慮到母親身體不好,馮某在網上找起了兼職,打算補貼家用。
有人聯系馮某,告訴他可以去網店工作,順便出售買家信息獲利。馮某動了心。
馮某來到杭州,遇到b2b電子商務天貓某品牌旗艦店在招銷售,正中馮某下懷。今年4月,馮某進了該營銷策劃公司,為售后客服,負責對已下單未付款買家的貨款催討。
之前向馮某出謀劃策的人立刻聯系上他,提出要買買家信息。從4月14日到21日,短短八天時間里,馮某采用下載、復制等手段,獲取買家的姓名、聯系電 話、收貨地址等信息共90000余條。對方照單全收,每條付給馮某0.4~0.6元,馮某獲利4.5萬余元。很快,不少買家接到了自稱是天貓客服的詐騙電 話,還有人因此受騙。
因為接到大量投訴電話,公司安排技術人員進行調查,發現馮某可能是信息泄露者,隨后報警。
公訴機關認為,馮某身為企業員工,將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給他人,應當以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本案沒有當庭宣判。
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網購”一族做好了血拼的準備,同時不法分子也布下了陷阱。
開發區法院提醒大家:千萬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登錄陌生人發來的網頁鏈接,不要將手機短信發來的驗證碼、密碼等保密信息告訴陌生人,不要相信打電話找上門的“淘寶客服”或從百度上搜索來的“淘寶客服”。
除了用木馬軟件盜取、不良商家泄露外,市民自己的保護意識不高,也是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一些網站在做調查或者市民向其申請賬號時,需要填寫個人手機號、身份證號及住宅電話等私密信息。”市民在填寫時,要仔細甄別網站是否正規,覺得有問題要及時核對相關信息。”
切記,如果有人發來不明文件,一定不要接收,防止賬號被盜。如果有好友或親人通過QQ要求匯款,要立即給對方打電話核實信息,不要再接收通過QQ傳來的文件,以防被植入木馬而進一步被盜取賬號和各類資料。盡量通知自己的好友,告知此情況。
大量網購后會收到大量快遞,注意一定不要隨意扔掉快遞包裝,應該將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撕掉再丟棄。有的市民網購時習慣用支付寶快捷支付,在支付時要設支 付密碼。使用手機支付寶時,要注意設置多重密碼防護,比如手勢密碼、指紋支付等。“這樣手機丟了,也能防止他人登錄支付寶付款消費。”
另外,不管設置什么密碼,盡量設置得復雜一點,不要使用名字全拼或生日的結合,容易被騙子破譯。不管操作任何業務,手機驗證碼都是保護個人信息的一道“防線”。當有人詢問驗證碼時,一定不要輕易透露。
原標題:男子潛伏天貓客服 盜賣9萬用戶信息致多人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