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抗生素喝了點小酒,險些送命;感冒一直不好,幾種抗生素吃下肚,反而病上加病……本希望藥到病除,但用藥不當卻引發大問題。近期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用藥不當而致死。
記者昨日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了解到,本地因藥品使用不當造成不良反應的案例也不少,該院主任藥師司徒冰提醒市民,尤其注意老人、小孩的用藥安全。
吃碾碎的降壓藥 血壓不降反升
黃婆婆患有高血壓病,需長期服用口服降壓藥硝苯地平緩釋片來控制血壓。原本血壓一直控制得很好,但因近來天氣變冷,黃婆婆血壓突然增高,她便自行加服一片 藥。黃婆婆嘗試將藥片碾碎后再吞服。沒有想到,藥片吞下不久,她的血壓不降反升。她按此方法連續加服了幾次,最后出現頭暈惡心、心悸胸悶,繼而昏倒被送進 醫院。
“黃婆婆的昏倒是因為錯誤的服藥方式。”廣醫三院主任藥師司徒冰分析指出,多數口服的緩控釋制劑都不能嚼碎后服用,因為這樣會破壞劑型而失去應有的緩釋或 控緩釋作用。如果藥片被分割后服用,控釋膜或控釋骨架被破壞,藥物會迅速釋放出來,這會引起體內藥物濃度驟然上升,甚至造成藥物中毒。
我國每年20萬人死于用藥不當
在月前舉辦的全國藥物流行病學學會年會上,有專家指出,世界每年死亡病例中有三分之一與不合理用藥有關,我國每年有20萬人死于用藥不當。司徒冰表示,藥品使用不當造成的不良反應事件近年來逐年增多。
給孩子灌藥加糖服藥都是錯的
司徒冰還發現,兒童用藥也常常出現諸多不宜做法。一些家長為了讓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的孩子服藥,會采用如碾藥、灌藥、加糖或果汁等方法。司徒冰指出,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對于孩子來說都是有害無益的。
司徒冰舉例說,捏住孩子的鼻子強行喂藥,容易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有些家長讓孩子干吞藥片,導致藥片停留在消化道,損害消化道黏膜;一些藥物要求吃藥前調勻糖漿藥劑,這是因為藥物放置后會產生沉淀,服藥達不到效用,但很多家長會忽略。
原標題:老人將降壓藥碾碎吃致藥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