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MF最新統計數據,中國企業債占GDP比重已經高達170% ,不僅如此,中國整體債務總量已經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在題為“加大融資力度,助力中國發展”的分論壇上,在回應主持人對中國不斷高企的債務問題的擔憂時表示,中國企業債的大幅飆升始于2008年,不僅如此,2008年之前,國企和民企的債務幾乎是同步的,但2008年以后出現了明顯分化,其中國企的杠桿率增速遠超民企。
黃益平分析認為,出現這種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隨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政府為國企和民企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信用背書。造成了當前我國的高杠桿在產權分布上集中于國企,在產業分布上集中于重工業。
在6月28的達沃斯開幕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演講,其中提到,當前中歐政府負債率在40%左右,但中央政府的負債率僅16%左右,并由此表示,我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還很大。
黃益平表示,因為造成國企杠桿率高的原因是政府背書,所以政府應該在國企去杠桿中負起責任。目前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還可以,尚有時間來化解存量問題。問題在于目前的“流量”問題,越來越的金融資源流入市場,但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卻越來越少。
同樣在達沃斯現場,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6月27日的分論壇上透露,目前政府正在考慮積極穩妥推進降低企業杠桿率,不久就會有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措施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