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山東省金融辦發布《山東省金融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發展壯大新興金融業,支持設立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并籌建互聯網金融協會。并提出完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服務功能,爭取到2020年掛牌2000家。
整頓基礎上支持
在全國大力進行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的檔口,《方案》也提出在整頓基礎上支持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此外還發起籌建互聯網金融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方案》指出,要推動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推動有條件的地方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集聚區;研究支持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清理整頓基礎上,支持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優質電商等依托自身優勢發起設立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籌建互聯網金融協會,制定自律公約和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自律發展;統籌推進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試點,發展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平臺。
據了解,山東省政府此前也提出支持金融機構開設P2P,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鼓勵進駐互聯網金融園區。
今年6月3日,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印發山東省“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2018年)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18年,培育發展一批有影響力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構建一批互聯網金融創新集聚區,引領創造一批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打造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支持金融發展的同時山東也祭出了地方金融監管條例。
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中,山東省就對金融服務、金融發展、金融監管作出相關規定,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也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中,對進入金融業提高了門檻,要求民間融資機構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業務需經省政府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批準,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不低于3000萬,且出資人的出資為自有資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履行職責所需的專業能力和良好誠信記錄。
全國P2P跑路之最
山東省對民間金融的支持態度源于“山東金改22條”。
2013年8月7日,原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山東省省長不久,就發布了“山東金改22條”,即山東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山東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5%。在普惠金融方面提出“發展民間借貸金融服務中心,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等”鼓勵政策。
也正是這一政策的支持,在當時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致使山東互聯網金融等民間資本迅速發展,野蠻生長。
山東省一直是P2P問題平臺重災區。近日,青島大學經濟院教授孫國茂發表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山東新發生停止經營、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等情況的P2P平臺累計223家,在大多數月份山東P2P問題平臺數量居全國第一。
據其統計,山東P2P問題平臺運營期限在3~6個月區間內的問題平臺達76家,占全省P2P問題平臺總數的34.08%;濱州、濰坊和青島三市P2P問題平臺運營期限在3~6個月區間內的有42家,占比高達55.26%,這就是說在全省3~6個月運營期限的問題平臺中有超過一半的問題平臺分布在濱州、濰坊和青島三市。
濱州、濰坊和青島三市的P2P問題平臺運營期限和省內問題平臺的運營期限分布具有一致性,大多數P2P問題平臺的運營時間不足6個月,孫國茂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山東P2P問題平臺中有一些是以欺詐為目的的。
經濟形勢倒逼金融改革
山東金改三周年后,交上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山東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億元,增長61.7%,村鎮銀行數量居全國首位。山東省內的小額貸款公司和P2P平臺也迅猛發展,尤其是2015年,山東P2P平臺總數、當年新增平臺數量等指標均在全國名列前茅。
為何山東互聯網金融亂象叢生卻仍要邊整頓邊支持?支持的原因可能在于市場的需求。
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民營經濟發達,2016中國民企500強山東占了48席,目前山東中小企業總數已達149萬戶,位居全國第三,其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比95%。大量中小企業的存在促使山東的民間借貸需求一直強勁。
從山東省的產業結構來看,多為機械制造、能源、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這些產業在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往往資金周轉存在很大困難,融資成為迫切的需求。而銀行門檻高,高利貸成本大,迅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成為不少小微企業解決日常經營資金缺口的一大渠道之一。
《證券時報》的梳理顯示,2014年11月26日上線的魯商貸,2015年1月19日被曝限制提現,平均年利率達19.53%,累計成交額達10.82億元;2013年1月23日上線的齊魯人貸,2015年1月26日出現提現困難,平臺累計成交額5.29億元,平均綜合年利率達33.75%。可見山東省的P2P網貸問題平臺的收益率普遍較高,2015年平臺平均收益率超過20%,遠遠高于全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