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這樣,通常我收到的名片得分為這兩類:
一類是很正經的職位名稱,比如某某公司總裁、某某集團董事長,這一聽就知道是老板。
另一類有著很奇特的頭銜,比如社交媒體拓荒者、時空策劃官、首席知識官、銷售忍者等等。

▲你見過哪些有趣、有創意的頭銜呢?
聽起來很有意思是吧,但你可別以為這種望文生義的職業頭銜,只是玩了文字游戲這么簡單。
過去,我們會把負責日常辦公室事務的員工叫行政,把負責人員安排的叫人事,負責現金流的叫財務……
但其實,對于新生代的員工來說,新頭銜對他們有著特殊的意義。
2
第一,員工對自我價值認同的需求越來越高,對固定職稱越來越失去期待值,新頭銜更能帶給他們需要的認同感和主人翁意識。
給大家看一組數據:2015年以來,至少有39位娛樂明星擔任企業高管,并被授予各種“首席官”的頭銜,比如:
唯品會聘請了周杰倫當首席驚喜官,美圖聘請了Angelababy當首席顏值官,飄柔請小鮮肉楊洋當首席柔順官,統一鮮橙也請了韓國演員宋仲基出任首席漂亮官……
有些人可能搞不懂了,這些公司請明星代言,就直接讓他們當代言人得了,干嘛非要給這些明星安插這樣的頭銜?
其實這些互聯網公司早已深諳其道,一般的明星代言是利用明星的人氣來給企業和產品做背書,但授予明星頭銜,讓他們出任公司職務卻是一種營銷管理手段。
一來讓他們出任公司職務,可以提高他們的參與感;
二來是通過創造充滿新意的頭銜,來提高他們身為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你看,給頭銜的力量可比只代言的作用要大得多。

▲在18世紀法國不同頭銜有不同的等級,而現在大家更追求自我價值
3
第二,授予員工頭銜,更能驅使他們積極地工作。
倫敦商學院就曾針對醫生這個職業做了實驗:
他們讓A組醫生保持原來的職位名稱,讓B組的醫生自己設計新的頭銜,比如負責注射疫苗的醫生自稱是“針筒快槍手”,X光醫師自稱是“骨頭跟蹤者”。
在頭銜變化五周后對兩組醫生進行調查,你猜怎么著?結果顯示,擁有新頭銜的那組醫生情感疲勞度更低,感到工作更受認可。
也就是說,自創新頭銜更能激發員工最佳的工作狀態。
你看,給員工授予頭銜的作用不容小覷吧,那在企業管理中,我們又該給予員工什么樣的頭銜,才能起積極作用呢?
4
首先,不要給員工“貼標簽”。
很多時候,老板偏愛或者厭惡某些員工,那是因為過早地給他們貼上了標簽。
在心理學上,有個叫“暗示效應”現象。如果你想讓員工成為什么樣,就需要給他輸入什么樣的正能量,讓他產生一個正面的心理暗示,然后朝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比如,你想要讓懶惰的員工勤奮起來,就不要批評他太懶惰。因為當你給他貼上“懶惰”的標簽,當事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已被定性,久而久之便會失去改變的動力。

▲負面標簽會讓人更負面
5
其次,將頭銜和員工的職責統一起來。
員工需要的是認可感,所以頭銜跟工作職責一定是密不可分的。同時,要讓員工思考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比如,在單仁資訊,銷售人員并不叫銷售人員,而是叫紅衣天使。因為每一個進單仁資訊的員工,我們都會告訴他們,銷售工作不只是賺錢,更是在幫傳統企業借助網絡營銷更好地發展,對于企業家來說,他們就是帶來希望的天使。
通過自創新的頭銜,賦予工作更高層次的意義,更能在潛意識認可自己的工作,認同自己的身份。
6
最后,讓員工通過群體智慧來確定新頭銜。
這樣做的目的并不在于選出最優的頭銜,而在于討論的過程產生的集體思考。這其實就等于讓員工做長時間的反思,去探索各個崗位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就拿我們當初成立全員營銷小組來說,為了調動全員的熱情,我們組織了所有相關人員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讓大家給各個小組創作一個新頭銜。
比如,我們把產出內容的小組叫育嬰室,把監管小組叫城管隊,對外合作小組叫關系屋……
直到現在,他們依舊樂呵呵地一口育嬰室一口城管隊,叫著有趣,聽著也樂。
因為大家一起創作出來的頭銜,具備最大的認同感。
7
各位,聽完以上這些,有沒有沖動也給自己或者你的員工取個新頭銜?誒,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不僅考驗智力,還得看你有沒有幽默感。
我先來考考你們,回收官、衛生顧問、三明治藝術家、首席稅收保護官,這四個頭銜你能猜得出相應的崗位嗎?我想此刻,聰明的人已經在留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