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家居行業的轉折年,升級、擴張、搬遷,資本、互聯網,家居行業經歷著多重轉變,2017年已經來臨,這一年的家居行業又將潛藏著怎樣的機會?對此,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晨對2017年家居的消費特點進行了解讀。

家居賣場這兩年不斷升級,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和消費保障,“品質消費”正成為家居消費的趨勢之一。
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家居行業有穩定的消費需求
房產行業一直是家居行業的上游,新房和已有住房的數量會直接影響到家居行業的需求,作為有著20多年發展歷程的家居行業來說,以前的家居行業總是很關心并依賴新房成交量,現在,隨著已有住房再次裝修比例的上升,家居企業開始逐漸減少對新房的依賴性,更多轉向關注已有住房的數量。
劉晨表示,北京現在已有住房面積約6.5億平方米,除去新房增量,保守計算,已有住房10年之內至少將會有一次重新裝修,按照現在北京每平米1000元裝修的最低價格,加上家具和飾品的換新,每平米至少要花費1500元。這樣一來,北京家居行業的消費數額每年至少將會達到近千億(975億),這顯示著如今的家居行業仍然存在著極大的市場需求。
劉晨認為,在2017年,家居行業仍然會是一個變化不明顯的行業,是非常穩定的。“家居消費(裝修、購買家具、飾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的消費,從需求來講,家居行業是個永恒的行業,由于對房產和居住需求的穩定,家居行業不可能出現大的波動。”
雖然相對于市場需求,家居行業是穩定的,各大家居企業也在積極適應市場,但隨著消費者對消費質量、消費品質、消費服務的提升,隨著房價的逐步走高,家居企業只有開始更注重去探究真正的用戶價值,加快產品升級,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數量和對家居品質的雙需求。
家居產業升級迎來機遇
不可否認的是,2016年,隨著外在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家居行業的強者還是弱者都面臨著更多壓力。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家居企業都在迅速做出改變,無論是計劃將生產線搬離北京,開拓新的生產基地還是直接投資興建產業園區,這都是對北京家居行業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遇,企業都在努力尋找著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劉晨告訴記者,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也為家居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政策背書,家居行業會出現優勝劣汰,優是企業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優質、理念優質,劣是低價競爭的、耗費社會資源的、粗制濫造的產品。作為優秀的企業,第一是要有創新能力;二是產品為王,真正企業的核心是靠什么與消費者和社會對接?是中間的介質產品,所以產品永遠是核心;三是企業盈利能力是立業之本,家居行業對資本有需求,但資本注入后能不能產生應得的效益是最關鍵的,資本是讓價值最大化的催化劑,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盈利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很重要;四是要更加注重全方位服務,優質的服務也是作為消費附加值的體現和途徑。
另外,做出來中國制造的溢價值,也是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劉晨表示,國外的消費標準,滿意度比較高,導致制造業的出廠標準和驗收標準必須提高,所以中國制造業應該從“將就”到“講究”,再提供“考究”的產品,才能促使消費者下單。
劉晨解讀說,從宏觀來看,深化供給側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發揚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保護企業家精神,給民營企業國民待遇;以發展質量為核心,努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這些都將為家居行業的“進化”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