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術的誕生,是為了讓用戶能夠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之下,獲得無限的想象空間,拓寬視野和虛擬的活動范圍。VR設備有著不錯的市場前景,大部分用戶和廠商都將目光放在了娛樂產業。
根據艾瑞咨詢預計,到2020年時VR/AR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300億和1200億美元,頭戴式VR硬件2020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8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另外,到2017年國內沉浸式VR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20億元人民幣。
VR概念在國內已經被炒得火熱,有科技股價竟然因此炒到200元以上,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他們更不知道VR是什么。但大家都聽說VR很熱,那就順便炒一炒吧。
但是也有人認為VR是一場騙局,因為全憑概念套取盈利,卻拿不出技術上的突破,這么說從現況來看也似乎有道理。從上述數據來看,VR市場必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只要克服技術上的疑難雜癥,這一行業會飛速發展。
現在,無論國內外,都可以看到VR技術在各個領域進行嘗試,比如,VR+電影,在球場里配合全息投影,360度的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VR+游戲,帶上眼鏡玩游戲,將自己置入游戲場景,很帶感;VR+房產,這一類比較特殊,但房產界普遍認為將這一技術運用起來會非同一般。
在《2017年新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中,分析公司Gartner將VR定位于“穩步爬升的光明期”——這看起來似乎太過樂觀了。擺在VR面前的長坡帶來的是一種冷冷的舒適感;翻譯過來就是,VR所面對的是陰云籠罩的未來和仍需努力的數年。
就算像Gartner所說的那樣,VR最讓人失望的低潮期已經度過了,但和一些VR愛好者交談過后我們發現,近期大家對于這項技術的熱愛似乎還不夠。
目前為止VR的流行度的最高點大概在于廉價的移動VR——也就是三星Gear VR或者谷歌Cardboard那樣以手機為基礎的VR眼鏡。盡管如此,頭顯的銷量也并不盡如人意。這樣的小東西很明顯更像是配件,而非必要的設備。
在消費領域,VR產品提供的沉浸體驗大不相同。最基本的入門產品是谷歌Cardboard,用智能手機驅動,它只能讓消費者體驗一下,看看技術到底是怎樣的,有什么可能性。往上一級配有移動頭盔,比如谷歌Daydream、三星Gear VR,這些設備提供的體驗全都有缺陷,只能支持部分智能手機。
微軟的策略不太一樣,它開發了HoloLens,專門瞄準企業用戶,微軟對設備進行簡化,推出了299美元VR頭盔,10月開始銷售,這是一套眼鏡式的設備,用線纜連接到主流PC。硬件合作伙伴惠普、聯想、戴爾、宏碁、華碩全都參與進來。
技術有許多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部解決。雖然需要時間,分析師Munster仍然看好VR的發展前景,因為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越來越難區分,這種體驗刺激了消費者。他說:“在未來10年里,會有一些技術成為變革性的技術,VR正是其中之一。”他認為終極VR會對我們的工作、社交造成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