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消息,日內瓦當地時間8日,兩月一度的WTO總理事會從上午10點一直進行至下午4點。中國駐WTO大使張向晨共計三次提及對美國依據“301調查”對中國單方發起的措施表示關切,他不僅發問“301調查”的下一個目標是誰,定義單邊主義,并認為在“301 條款”調查中,美國本質上想從中國獲得的是自由的市場準入,這應通過雙邊投資談判來實現而不是明目張膽的脅迫。
針對有媒體報道稱“白宮宣布中方下周將前往華盛頓繼續進行貿易談判”,外交部在5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進行了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注意到美國白宮發言人的表態,我們認為這表達了美方希望就經貿問題同中方達成共識的愿望,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耿爽強調,通過平等的協商來化解分歧、處理摩擦,保持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美國鋼鋁關稅與“國家安全”無關
世貿組織規則,讓全球貿易回到配額時代,顯然是在開歷史倒車。
所謂“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國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自動限定某一時期內某些商品的出口數量或金額,出口國超過限額即自行停止出口。
張向晨重申中方觀點,美國近期實施的鋼鋁關稅措施嚴重擾亂國際貿易秩序,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具有明顯歧視性,嚴重缺乏透明度。中方日前就該措施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請求,這不僅是為了維護中國自身的出口利益,更是為了保衛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價值。中方呼吁全體成員共同敦促美方遵守世貿組織義務,立即撤銷近日實施的鋼鋁關稅,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
中美談判2.0即將開啟 豆粕指數或成風向標
大豆是美國對華重要的出口商品,占出口比例超過10%,也是美方極為關心的話題。或許,可以從豆粕指數走勢,可以觀察到資本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中有限信息的判斷。
第一輪交鋒
5月3日至4日,美高層代表團訪問北京討論中美貿易爭端。從會后結果看,談判過程并不順利。談判結束后,彭博報道美方向中方提出多項要求,主要包括1.2020年前增加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進口;2.停止向制造業2025項目提供補貼;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4.限制中國投資美國敏感技術;5.擴大美方投資和服務在中國的市場準入;6.降低關稅到美國的水平;7.按季評估中方進展,如中方違反約定,美方可實施措施制裁且中方不得報復。
國海證券(4.19 -0.71%,診股)樊磊在研報中指出,關于會談細節的報道和信息目前非常有限。但美方除了和劉鶴副總理進行常規會談之外,并未按照外交慣例受到更高層中方領導人接見,或顯示中方比較不滿意,會談不順。
樊磊認為在計劃經濟式的增加進口額度,放棄制造業2025戰略等方面,中方難以同意美方要求。但是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擴大美方市場準入,降低關稅等方面,中美雙方可能有一定共識,當然具體的條款雙方仍有需要協商之處。
美方代表團訪華之前沒有如常規一樣有技術官員提前洽談有關條款,洽談時還提出了明顯中方難以接受的條件,很難看清特朗普政府的意圖究竟是什么。
如果是故意提高要價以期打貿易戰,很難解釋為什么派主要財經官員訪華且特朗普近期不斷強調和中國的良好關系。如果確實希望達成妥協,也看不出戰略重點在減少順差,還是進入中國市場,還是改變中國的產業政策?實際上,特朗普本人過去在許多問題上確實也缺乏一貫性的戰略。這種情況下,中美摩擦的不確定性可能比較大。
“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美雙方的分歧巨大,談判基礎比較薄弱,未來雙方都需做出讓步才可能達成一致意見。由于中美貿易沖突的背后核心邏輯是中美兩個經濟大國對全球經濟領導權的爭奪,未來這種沖突將會呈現常態化的特征。
目前來看,由于美國方面的訴求確實已到“漫天要價”的程度,本次洽談并未有明顯進展,不過考慮到特朗普喜歡在談判前造勢并施加壓力,以提出更多要求的風格已經廣為人知,所以對于此次談判的結果,美方鷹派“要價”太高并不意外,但其關注點一直在科技跨境投資和技術轉移。
沒有不成交的商品,只有不成交的價格,中美后續談判在貿易領域的共識會逐步增多,在科技領域的分歧較難調和,后者是結構上的,總量層面不必過度擔憂。
而對于相關分歧,預計未來兩國之間仍將繼續對話磋商。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高端制造業的遏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未來中國新興產業領域扶持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降低對外依賴。
此外,中國也擁有充滿潛力的內需市場。前中國駐WTO觀察員馬曉野在文章中表示:“歷史證明,不是出口有能力的國家就能夠操作國際貿易體制制度性的安排,像日本這個國家在制定國家貿易機制方面永遠沒有說話的地方,那這個機制誰來塑造?美國、歐洲,它們有很大的市場,通過開放市場脅迫別人遵守,現在中國到這一步了,我們只要調對了政策,把國內潛在的市場消費趨勢變成現實的趨勢。如果中國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2021年中國將成為一個單一的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就是中國的力量,就能讓別人按照我們這個市場來要求。”
豆粕指數或成風向標
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三大件分別為飛機、大豆和汽車。其中飛機占16.3%,大豆占12.4%,汽車占10.6%。
就短期來看,美國中期選舉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導火索和觸發因素。而美國中部大豆主產區又是特朗普重要票倉,因而國內豆粕價格或能反映市場對貿易戰的情緒判斷。
在美方列出的七個條款里面,有兩個涉及到農產品(6.71 +0.15%,診股),第二個條款知識產權保護,特意事無巨細的列出了中國不要對農產品進行哪些報復措施,以及第七個條款,要求中國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看來,對于特朗普來說,選票還是很重要的。
此前政策頻出,豆粕期貨指數便大幅波動。具體來看,貿易戰情況惡化,市場對禁止進口美豆的擔憂加深,豆粕期貨指數便大幅上漲;反之情況有所緩和,豆粕期貨指數便連續下跌。

從目前走勢看,雙方緩和的可能性比較大。事實上,可關注6月初的時間節點(301調查的最后公示期),屆時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緩解。
事實上,自美國挑起貿易沖突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出現明顯下滑。美國股市、歐洲市場、亞太股市以及我國A股市場均一度出現大幅下跌,美股更是曾一度出現自2月股市閃崩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本周以來,美股、港股和A股均呈現出上漲走勢,或許說明市場對于貿易戰升級的擔憂在降溫,更加傾向與雙方的共識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