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央行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回顧總結近半年貨幣政策執行效果,展望下一階段貨幣政策。
看似平淡的行文,其實對于最近市場最關注的幾個問題,均進行了或明示或暗示的回應。比如:快到半年節點了,市場流動性還好嗎?美聯儲加息我們跟不跟?社融下降那么多,到底意味著什么?
預期管理做得棒棒的。
先來看幾個要點:
1、當前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
2、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3、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的外部沖擊,穩定市場預期,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4、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減少資金空轉,平穩有序去杠桿
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基本平穩,綜合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所下降,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為穩固,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哪些表現?上周央行發布的數據說明了一切:
上述負責人介紹,從M2和信貸增速看,2018年5月末,M2同比增長8.3%,增速比2017年末上升0.2個百分點,實體流動性整體趨于穩定。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多增405億元,小微、涉農領域貸款投放加快。
從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看,1-5月份增量7.9萬億元,同比少增1.44萬億元,主要是強監管、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發揮,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有所下降,債券市場融資有所減少。
“綜合考慮季節波動、資產證券化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社會融資增長總體比較平穩。”上述負責人稱。他同時指出,總的看,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減少資金空轉,平穩有序去杠桿。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利率企穩。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從去年底的接近4%下降到3.6%左右。
2018年5月,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72%、2.82%,比上年同期低0.16和0.11個百分點,年初以來累計下降0.20和0.29個百分點。
債市風險可控!
對于債券市場,央行上述負責人指出,債券市場風險總體可控。
今年以來,債券發行融資同比回暖,市場利率水平整體呈現下行趨勢,盡管出現了一些實質性違約事件,但近期新增違約總體呈點狀分布,未呈現風險集中的趨勢,是加強市場紀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的體現,債券違約率總體水平不高。
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后尚未兌付的金額663億元,占余額的比重為0.39%。
而且,債市背后,是整個中國經濟強有力的支撐。上述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生產面指標穩中向好,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
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將保持平穩健康增長的中長期良好趨勢。
下一階段怎么做?
央行上述負責人介紹,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走勢,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加強形勢預判和預調微調,加強監管政策協調,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的外部沖擊,穩定市場預期,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有序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的外部沖擊”是一個新表述。實則,伴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愈加復雜,宏觀調控部門對于外部環境的觀察、研究、監測也越來越細致和專業。
這位負責人透露,人民銀行成立了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
去杠桿的邊際力度應逐步趨緩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15.19 -8.71%,診股)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指出,金融去杠桿導致融資環境趨緊,現在開始傳導到實體經濟,標志就是社融增量下跌。但是,貨幣政策不應就此放松,否則金融去杠桿可能前功盡棄。
“當然,去杠桿的邊際力度應逐步趨緩,相較于此前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央行可更多地考慮相機抉擇,使貨幣政策更趨穩健中性,可運用定向降準、MLF等量價工具進行調節。”盛松成指出。
其實,這在前期央行降準、擴大MLF擔保品范圍的行動上已經有所體現。央行6月1日公布將適當擴大MLF擔保品范圍,新納入的包括不低于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和AA級公司類信用債券,以及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盛松成表示,此舉是為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和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結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的增多,更多的是在去杠桿過程中的結構性調整,同時實際效果也使市場流動性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