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正式的官方簡稱定下來了,是金融委,不是你們已經叫習慣的金穩委。
3月政府換屆之后,中央深改委、中央財經委、中央審計委已相繼公開亮相,甚至深改委第一次亮相就圈定了資管新規。而對于金融市場來說,大家最關注的是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何時正式亮相。
這不,亮相的時間點選定頗有意味。選在7月6日中美貿易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千軍萬馬需要穩定軍心,吹響號角之際。
如果說2017年11月8日十九大之后的國務院金穩委的首次亮相僅是確定金融委的機構定位和主要職責,時隔7個月后,新一屆金融委第一次會議釋放了更多的信息,比如組織架構,協調機制。
一、指揮金融攻堅戰的最高機構,
史上規格最高的統籌協調權威機構
乍一看,國務院金融委有點類似2003年國務院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的架構,2003年,政經交替之屆,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恰是已經再次技術性破產的國有銀行體系,而整個體系距1999年大規模不良資產剝離重組注資僅僅過了4年,時任總理溫家寶稱之為背水一戰,只許勝利不許失敗。
當時的國有獨資銀行改革領導小組,由時任副總理黃菊牽頭并親任組長,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任副組長,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任辦公室主任。
15年后,中國掀起又一輪三年攻堅戰,其首要任務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并為此成立了規格最高統籌協調機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其架構類似當年的國有銀行改革領導小組,但規格更高,涉及的部委范圍更廣,對中國經濟金融政策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遠。
1、國務院現有的部委統籌協調機構當中,國務院金融委的組成規模與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的規模幾乎一樣龐大(有興趣的去百度一下安全生產委員會,包括了一位副總理兩位國務委員)。
但金融委范圍更廣,不僅囊括了行政機構中的宏觀調控部門,還納入了中央機構,比如中財辦;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入的7個協作單位成員,納入了中紀委、公安部、司法部和最高檢最高法等國家司法、監察甚至暴力機關,未來在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紀律管理、嚴厲打擊各種金融犯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角色將更加凸顯。
此外,新聞和網絡輿論在金融市場預期的引導/觸發甚至傳染方面,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加入中宣部、網信辦參與,會對預期管理、輿論引導起到一定作用。
2、央行在金融穩定委員會當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不僅辦公室設在央行,央行行長同時還兼任金融委副主任和辦公室主任,凸顯央行宏觀審慎職責。
3、會議組織形式:專題會議、定期全體會議
會議還決定,金融委將定期召開全體會議,不定期召開有針對性的專題會議,統籌研究協調金融領域相關事項。
雖然7月2日的會議是新一屆金融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但此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已召開若干次金融專題會議,平均一兩周就一次,隨時溝通情況,處理問題。召集多部門、不同行業專家來探討同一個問題,各抒己見,這種工作方式漸漸進入人們視野。
金融委架構如下——
金融委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金融委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
金融委副主任: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丁學東任
新一屆金融委成員還包括: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副部長劉偉,囊括黨政系統所有宏觀調控部門。他們中的大多數,同時也擔任著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金融委特設七個協作單位: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網信辦、公安部、司法部、最高法。
即7名協作單位成員:中央紀委副書記李書磊,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鄧聲明,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蔣建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司法部副部長劉炤,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參加了此次會議。

2017年11月第一次金融穩定委員會會議已經確定了金融委的定位和職責——
定位: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
其主要職責有如下五大方面: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
審議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
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相關事項,統籌協調金融監管重大事項,協調金融政策與相關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
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研究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
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
二、引導市場預期最關鍵的三句話:
經濟韌性強回旋大、不懼貿易戰
去杠桿既定有序推進
7月6日中美貿易戰大戰在即,今天金融市場有兩大看點:一是央行相繼有五名官員出來對匯率、去杠桿、金融市場違約等熱點問題進行預期引導,規格之高,程度之密集,史無前例,二是新一屆金融委首次亮相,對動蕩不安的金融市場甩出了最重要的三句話:
一對經濟下行不要過度擔心,因為“市場主題韌性增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回旋空間廣闊”;
二對打贏國內重大風險攻堅戰和外部風險挑戰(言下之意是即將到來的貿易戰)“充滿信心”;
三“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不要對去杠桿心懷僥幸,別以為經濟下行就會倒逼政策重回老路。
1、對十九大以來金融監管工作的總結
金融系統團結協作,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底線思維,監管體系建設和金融風險處置取得積極成效,
結構性去杠桿有序推進(誰還在指責無序去杠桿的?)
高風險金融業務收縮,
一些機構野蠻擴張行為收斂,
金融亂象得到初步遏制,
市場約束逐步增強,
市場主體心理預期出現積極變化,
審慎經營理念得到強化,
歸根結底一句話,金融運行整體穩健。
2、喊話金融市場:經濟金融沒那么差,結構性去杠桿要有序推進、不懼貿易戰,維穩市場情緒、引導市場預期。
世界杯魔咒月,中國市場先后經歷了股債匯三殺,金融市場動蕩不斷的6月和7月,甚至有高層智囊喊出了中國正在陷入新一輪金融恐慌。
中國有金融恐慌么?去杠桿過快過急甚至無序么?領導給出了堅定有力的回答:
——金融風險處置取得積極成效,結構性去杠桿有序推進,金融亂象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運行整體穩健
經濟很差么?5月經濟金融數據全面下滑,投資和消費數據大幅下跌超出市場預期,因此關于中國過急、過快金融去杠桿引發經濟金融斷崖式下滑的批評甚囂塵上,領導對此的回復是不要杞人憂天。
——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回旋空間廣闊;
貿易戰即將來臨,中國要怎么辦(7月6日,特朗普將宣布首輪34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25%關稅)?
——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對此充滿信心;
未來政策基調將如何?尤其是金融防風險、去杠桿和嚴監管。
——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
三、一個行動方案+五大重點任務
當前任務,根據新聞稿的描述,概括起來為一個行動方案+五大近期任務。所謂一個行動方案——審議了金融委辦公室提出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
五大近期任務如下,囊括金融改革開放、貨幣政策、流動性和監管工作
推進金融改革開放、
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
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重點工作,部署了近期主要任務。
值得關注的信息,一是將流動性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并列,強調合理充裕(對比6月份前的合理穩定);二是強調把握好監管工作的節奏和力度。
總之,從新聞稿釋放的信息看,
第一,首次金融委主要向市場釋放了政策定力
——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政策定力,對結構性去杠桿過程中正常的、非系統性的風險暴露要提高容忍度,貨幣政策管好流動性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
第二,向市場釋放維穩信號
——要充分發揮金融委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把握各領域出臺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桿過程中的“次生風險”,平衡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第三,對當下即將迎來的貿易戰,充分準備釋放積極信號
與過去的一行三會協調機制相比,金融穩定委的協調能力更強,更有權威,參與方也更全,有助于避免不同監管部門各自出招和由于監管疊加而人為導致流動性過度緊縮乃至市場恐慌的情況。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監管層將更多注重結構性去杠桿,避免過度使用在總量層面一刀切的去杠桿措施。
推薦閱讀:
黃益平解讀金融委第一次會議:警惕去杠桿過程中的次生風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宜平接受采訪時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關鍵是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金融委的統籌協調作用,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底線思維,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第一,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政策定力,對結構性去杠桿過程中正常的、非系統性的風險暴露要提高容忍度,貨幣政策管好流動性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
第二,要充分發揮金融委的統籌協調作用,統籌把握各領域出臺政策的節奏和力度,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桿過程中的“次生風險”,平衡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第三,要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的金融風險情況采取差異化、個性化的辦法,對“惡性腫瘤”毫不手軟、實施外科手術,對情況復雜、牽扯面廣的風險個案重在調理,慢剎車逐步緩釋。
第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善于識別和抓住主要矛盾、精準施策。要突出重點,精準處置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突出問題。對于局部的個別風險事件,可以在積極穩妥的前提下定向爆破,強化市場約束,提前釋放壓力和風險,避免風險過度積累。
黃益平指出,深化改革,風險暴露既是挑戰,也是加快改革的重大機遇。要把風險化解和補齊制度短板緊密結合起來,在國有企業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等關鍵改革上再進一步;要把風險化解與“放管服”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從根本上破除制約資源配置優化的體制機制障礙。
黃益平表示,總的看,隨著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我國經濟基本面更為健康,為金融風險防范創造了良好基礎;同時在過去幾年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沖擊中,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政策工具。我們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和金穩委的統籌協調下,打好這場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央行貨政委委員馬駿:去杠桿不會一刀切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3日指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監管層將更多注重結構性去杠桿,避免過度使用在總量層面一刀切的去杠桿措施。
“與過去的一行三會協調機制相比,金融委的協調能力更強,更有權威,參與方也更全,有助于避免不同監管部門各自出招和由于監管疊加而人為導致流動性過度緊縮乃至市場恐慌的情況。”馬駿認為。
附: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
來源:中國政府網
7月2日,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并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等相關工作。國務院副總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會議,金融委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易綱作了匯報,金融委副主任丁學東,金融委成員郭樹清、劉士余、潘功勝、韓文秀、連維良、劉偉,以及協作單位成員李書磊、鄧聲明、蔣建國、楊小偉、孟慶豐、劉炤、劉貴祥等同志參會。
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運行情況,審議了金融委辦公室提出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研究了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重點工作,部署了近期主要任務。
會議認為,黨的十九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金融系統團結協作,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底線思維,監管體系建設和金融風險處置取得積極成效,結構性去杠桿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業務收縮,一些機構野蠻擴張行為收斂,金融亂象得到初步遏制,市場約束逐步增強,市場主體心理預期出現積極變化,審慎經營理念得到強化,金融運行整體穩健。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回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對此充滿信心,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
會議決定,金融委將定期召開全體會議,不定期召開有針對性的專題會議,統籌研究協調金融領域相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