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次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各大機構普遍認為是利好,甚至認為略超預期。
13日深夜,中美發布聲明,雙方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包含9大方面內容。美方承諾將取消部分對華擬加征和已加征的關稅,而中方也將相應考慮不實施原計劃在12月15日生效的擬對美方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措施。此前市場已有所預期,全球股市呈現上漲趨勢。
不過,中美經貿協議文本達成聲明是在13日深夜公布,A股尚未充分反應。周一開盤A股會如何走?此次經貿協議達成利好哪些行業、沖擊哪些行業?對此,各大機構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判斷:中美協議是利好 甚至超預期
對于此次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各大機構普遍認為是利好,甚至認為略超預期。
海通宏觀姜超團隊認為,這是中美從“從強脫鉤到再融合”。如何應對中國的沖擊,在美國國內,出現了一種危險的脫鉤論。而在過去的兩年發生的很多事情,都在證實這一風險。最明顯的是在貿易領域,由于關稅稅率的持續上調,過去兩年中的中美貿易出現了大幅的萎縮。按照中國海關的統計,2019年前11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下滑了12.5%,對美國進口下滑了23%,對美國貿易總額下降了15%。目前中國對美國出口占比為17%,進口占比為5.9%,前者為近5年新低,后者則是25年以來的新低。
姜超團隊認為,中美貿易協議的達成將扭轉中美經濟脫鉤的趨勢,使得中美經濟重新回到融合。擴大貿易、食品和農產品(5.50 -0.18%,診股)等部分協議將增加中美的貿易聯系。而知識產權、技術轉讓等部分協議將加強中美在科技領域的合作。
華泰策略認為,此次協議達成超預期。從前期中美APEC峰會會面落空+臨近關稅計劃時點美方稱“不急于達成協議”等信號來看,此次簽署階段性協議或略超市場預期,雙方聲明公布后人民幣預期波動率上升且多空勢力平衡,反映市場仍擔心短期變數。
中原策略林晨團隊認為,中美經貿談判落地,全球市場普漲,人民幣匯率升值。中美談判是市場的重要擾動項,難以預測并且具有復雜性。而協議達成,意味著短期內再生波瀾的可能性不大,這有利于資本市場預期的穩定。
安信策略陳果團隊與林晨團隊的預期類似,認為不確定性降低,機會擴散。伴隨著近期經濟增速整體企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也都進一步有利于市場的經濟預期和風險偏好,市場短期將維持一定熱度,機會有望擴散,市場將繼續關注成長性行業有沒有新的潛在機會,另一方面,市場也會對和經濟下行相關度較高而此前被很多機構所回避的行業關注。
影響:明年出口和投資有望改善
姜超團隊認為,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明年的中國出口和投資有望改善。
自從2018年初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中國的出口就出現了大幅下滑。在2017年末,中國的出口增速依然高達10%以上,而到了2019年11月,中國出口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負增長。其中最主要的拖累就是來自于對美國貿易,2017年末中國對美出口增速為12.7%,而到2019年11月已經降至-23%。如果美國對華關稅由升轉降,中國對美出口增速止跌回升,那么2020年的中國出口增速將有望回到正增長區間,從而助力經濟企穩改善。
在過去的兩年中,中國經濟下滑的另一原因在于投資減速。未來如果中美貿易摩擦緩和,那么首先中國的庫存投資將有望從低位回升,從而啟動庫存投資周期。其次,設備投資也有望出現回升,從而帶動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
對于中方承諾從美方擴大進口會影響國內那些行業,陳果團隊進行了數據梳理。團隊考察發現,在中美經貿出現顯著摩擦之前的2017年,我國自美國商品進口1551.8億美元,約占到3/4,服務進口560.1億美元,約占到1/4。從商品貿易結構來看,商品進口中的機電音像設備341.1億美元,車輛、航空器、船舶300.2億美元,植物產品69.8億美元,化學工業產品148.4億美元,以及光學、醫療等儀器118.1億美元,五大產業的進口規模逾百億美元,占美國對華出口規模的2/3以上。而從服務貿易看,旅游328.3億美元,知識產權使用費75.9億美元、運輸51.9億美元、金融服務業36.2億美元。陳果團隊預計,明年自美國進口在這些領域也將出現顯著增長。
配置:回歸內部 看好科技股
姜超團隊的判斷比較樂觀,中國股市慢牛有望延續。未來股市將迎來四大利好:一是貿易摩擦的緩和有望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從而提升股市的整體估值。二是出口和投資增速有望回升,經濟的改善將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三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將有利于國內企業的創新,也有助于中美科技領域的合作。四是金融服務的開放有助于外資的流入,給股市帶來增量資金。
華泰策略認為,今年6月判定指出A股的核心影響變量將從外部轉向內部。6月至9月,A股特別是創業板指數在美方升級貿易爭端、金融爭端、科技爭端中,仍取得了相對于全球主要股指的超額收益;而10月初中美宣稱達成初步協議意向,A股反應則較為平淡,呈現風險偏好對貿易協商消息雙向鈍化、市場運行邏輯回歸內部的趨勢。展望明年,仍將中美關系歸結為低預測度變量,但其大概率只影響大勢節奏,不影響大勢方向。結構上,關注對美貿易進口額大幅提升之下,對國內農業、科技類、原材料、旅游和金融等板塊的影響。
華泰策略還認為,今年以來,隨著加征關稅商品覆蓋率的提升和美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美國對中國主動施壓的概率在降低,中美關系對A股估值的壓制程度逐級降低;相反,第一階段協議達成后,后續談判的門檻則在上升,對A股估值的拉動作用或將逐級降低。中期內A股運行邏輯大概率進一步回歸內部,繼續關注政策支持增大、外部邊際減壓、“供需共同受益”的設備類企業如工控、鋰電設備、半導體設備等。
光大策略謝超團隊繼續維持底部配置期的判斷。大博弈的關鍵在于國與國之間的科技競爭,對于美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意味著即便有意緩和貿易摩擦,也不會放松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對于中國,意味著無論有沒有階段性的協議,中國加速科技進步的步伐都不會放慢。
未來判斷:W型長期趨勢未變
對于下一階段的中美貿易談判,各大機構給出的基調以“曲折”為主。
招商宏觀謝亞軒博士團隊認為,下一階段磋商,當前階段中美談判的總體走向是積極的,在擴大進口、關稅、知識產權層面的表述基本存在共識,對下一階段的談判節奏或存在一定分歧,對于匯率、技術轉讓等內容我方暫未公布更多信息。
華泰策略李超團隊認為, 中美關系W型走勢的長期趨勢未變。大國博弈視角下中美關系在中長期是從合作走向博弈的,一定程度上將呈現出“打打停?!钡奶卣鳎?019年中美摩擦從貿易領域逐步向金融、人權、意識形態、主權問題等領域擴散。中美博弈仍將沿著W型走勢曲折中前行,這意味著對未來事態的判斷應遵循“市場一致悲觀的時候要適度樂觀,市場一致樂觀的時候要適當謹慎”的原則。
光大策略謝超團隊認為,這不是和平,這是“臨時休戰”。達成階段性協議符合預期,但這只是具有臨時休戰意義的階段性協議。中美大博弈是介于簡單的美日貿易戰,和危險的美蘇冷戰之間的持久戰。簡單的美日貿易戰尚且持續斗爭了二三十年,大博弈不會因為第一階段協議而終止,依舊會是一場持久戰。過去幾年,美方國際信用大打折扣。如果特朗普連任,一旦大選壓力消失,這份協議的命運不得而知;如果他不能連任,無從得知會不會再次“新官不理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