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要開盤了。上周全球大事不斷,現有G20的5萬億美元經濟計劃應對疫情,周五還有特朗普簽署了2萬億美元的刺激法案。
咱們這邊有政治局會議,其中提到,確定發行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引導利率下行!
周五美股尾盤大跳水,一副利好出盡的樣子,最后收跌超4%,A50也跟著跌了近3%。
那么接下來A股這一周會怎么走?基金君整理了十大券商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1、中信證券(22.24 -1.46%,診股):全球資金再配置開啟 A股4月迎底部拐點
近期全球流動性拐點信號已經出現,同時預計各國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將防止全球經濟衰退演化成全球經濟危機,隨著歐美主要國家不斷升級的疫情防控措施見效,基準假設下,預計全球疫情的高峰在4月中旬出現,屆時全球資金的再配置將開啟。
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活動率先恢復,對外經濟敞口相對有限,內需驅動占主導,而預計海外市場(尤其是美股)在近期反彈后將緩慢下跌以反映經濟基本面不斷惡化,中國的股票和利率債相對海外發達國家資產具備更強的吸引力,是全球資金再配置過程中的首選。
預計4月流動性邊際轉暖、外資恢復流入疊加產業資本入市是底部最重要的支撐力,4月中旬一攬子政策刺激推出將形成催化,A股市場將迎來底部拐點,開啟二季度的上漲。
配置上,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5G、云計算、IDC等)依舊是全年主線。此外,重點關注海外業務收入占比低、上游供應鏈/原材料不依賴于進口、全年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內需驅動組合。
2、安信策略:樂觀不悲觀 A股目前處于牛市中的過渡期
本周伴隨著全球貨幣與財政政策相繼出臺,全球風險資產如我們上周周報預期出現反彈,更重要的是市場對于流動性風險這一急性問題的擔憂逐步消退。
對于A股市場,我們認為雖然未來一個階段外需下行壓力在所難免,但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中國經濟也已經出現逐步恢復的跡象,本周政治局會議強調“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釋放重大積極信號。
在政策堅定推動支持下,中國經濟尤其是內需部門回升趨勢將更為確定,且在這個過程中預計流動性仍將維持充裕,而A股市場整體估值已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因此戰略上應樂觀而不是悲觀,我們認為從中期看A股目前處于牛市中的過渡期。
短期投資者受到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風險偏好受到抑制,我們認為結構上可以重點把握內需消費、新基建和傳統基建。
3、中信建投(31.18 +0.06%,診股):建議維持A股高倉位
中信建投丁魯明最新發表策略報告指出,上周市場如期呈現超跌后觸底反彈格局,我們也非常幸運的再次捕捉到本輪調整的最低點,于周二開盤前給出的“24-25日或為最佳買點”的判斷,如期斬獲市場的后續反彈,當然我們更看好的美股道指更是實現了3天20%的極速漲幅,市場每天都在見證歷史。
基本面上,美國周五國會通過的“2萬億財政刺激政策”是主導上周美股走勢的最核心因素,其意義遠超周一的無限制QE,這不但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財政刺激方案,同時也是美國政府對經濟救助模式的顛覆式升級,即所謂的伯南克“直升機撒錢”理論,雖然在一周前共和黨率先提出這一提案時,我們對該議案表示高度認可,但也認識到這畢竟是史無前例的操作方案,極有可能遭到民主黨的阻撓,市場也的確是類似預期。但周二早間民主黨亮出更大刺激計劃提議時,一切問題就都已不是問題,只有投票、簽字的流程問題了,上述政策將有效化解目前美股恐慌下跌中對經濟鏈式危機發生概率的預期值,有望令市場回到對本次新冠疫情沖擊本身的單獨沖擊估值定價,即高位下調15-20%的目標區間,這也直接意味著指數的大幅反彈空間,并帶動A股對應上行;技術面上,市場最終站上5日均線,是多頭連續挫敗后的首個里程碑意義的勝利,這與上述2萬億財政刺激落地的消息面也完全吻合,市場中期反彈起步。
主板擇時建議:主板當前基本面維度即將迎來3月官方PMI的披露,預計將比2月數據顯著改善,并引領全球投資者相應調整歐美經濟預期,且最新政治局會議再提“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或將顯著提升市場對中國經濟疫后恢復的期望,建議維持高倉位持有觀點不變。
創業板擇時建議:創業板近期集中面臨IPO加速和美國納指反彈偏弱的雙重影響,但板塊即將迎來一季報業績增速,預計仍將表現活躍,建議高倉位持有不變,市值風格暫維持均衡。
4、海通策略:A股進入階段性反彈期 科技+券商仍是主線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3月9日-19日全球股市大跌,上證綜指最低跌至2646點,市場處于擔憂金融危機重現的黑暗時刻。最近一周歐美市場流動性風險緩解,G20開始攜手抗疫,全球股市有所反彈,國內政策望加碼,A股最黑暗時刻可能過去,曙光微現,迎來階段性反彈。但是,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抗疫仍處于艱難時刻,市場仍可能忽陰忽晴,真正步入陽光明媚的趨勢性上漲還需等海外疫情拐點及國內基本面數據出現回升。
①美聯儲無限量寬松緩解了流動性危機,G20攜手抗疫,國內政策望加碼,曙光微現,A股進入階段性反彈期。
②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抗疫仍處于艱難期,市場反彈后還可能回撤,趨勢性上漲還需等海外疫情拐點及國內基本面數據重新回升。
③短期白馬股和科技股均衡,中期轉型方向的科技+券商仍是主線。
5、天風策略:關于一季報、政治局會議 如何影響市場?
維持市場底部的判斷;但對反彈的空間相對謹慎,屬于脈沖式超跌反彈,不大會是創新高的反轉,二季度整體是震蕩格局;方向上一方面關注外資回流下超跌高roe白馬,另一方面二季度配置主線圍繞逆周期政策發力的新老基建。
節奏上,重點關注4月中旬的時點,(1)深交所公司業績預告披露完成,部分業績壓力的靴子落地;(2)MLF、LPR等利率調整時間點臨近;(3)兩會及一些懸而未決的政策逐步揭開面紗;(4)全球疫情和流動性危機是否能看到拐點。
6、中金策略:從2008年經驗看流動性拐點前后的市場特征
我們預計,在基準情形下,美股市場或逐漸從流動性沖擊的第一階段進入基本面下行主導的第二階段。
+2008年的經驗:流動性沖擊階段下跌更快;估值先見底,與流動性拐點基本同步,市場見底則有待盈利下修充分;第一階段普跌第二階段分化。
結合2008年歷史經驗,我們認為,在美聯儲政策能夠邊際緩解當前流動性問題的基準假設下,市場也有可能進入基本面下行主導的階段,雖然估值有可能率先企穩,但盈利下修的壓力可能還未得到充分反映。
不過,流動性壓力導致的無序拋售后,那些直接受疫情本身影響相對小的板塊、資產和市場都有可能存在相對表現機會。
7、光大策略:磨底期繼續看好純內需主線
本周海外市場結束恐慌下跌,A股受海外影響的聯動性下降。周初美聯儲救市化解了美元流動性危機,對股市也逐漸發揮正面作用,疊加美國國會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和G20峰會各國積極響應,美股三大股指大幅反彈。恐慌情緒修復后,美股預計進入等待疫情拐點和基本面驗證的磨底期,對A股的沖擊將得到削弱。國內市場重回“數據弱、政策松”邏輯,周五中央政治局明確加大財政政策力度,主要是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和發行特別國債,逆周期調節方向逐漸明確,我們近期主推的純內需主線邏輯得到繼續強化。
往后看,A股需更關注4月公布的經濟和財報數據,以及各類重要會議的政策指引。雖然二季度海外疫情對需求沖擊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全球救市和美元荒暫緩的背景下,將有助于打開國內政策寬松空間,財政政策已有明確指引,貨幣政策寬松的“掣肘”也在明顯減輕。
A股磨底期階段若繼續下跌,我們仍建議長線資金繼續買進,價值投資時機已到,短線資金可繼續等待右側信號。
配置上,重點關注作為逆周期抓手的純內需標的,包括新老基建(建材、建筑、機械、5G等)、汽車和地產,其次是一季度業績確定性強的細分領域(醫藥、游戲、云計算等)和消費價值股的中長期機會。港股PE、PB和股息率三大估值指標均為歷史大底水平,同樣已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8、興證策略:大盤股和消費風格表現較好
興業證券(6.32 -1.40%,診股)最新策略觀點指出,綜合來看,全球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海外恐慌情緒和流動性問題有所緩解,境外市場大幅反彈,A股處于全球靠后水平。
國際公共衛生事件拐點尚未到來,短期的市場情緒仍然構成擾動因素,但中長期A股優勢邏輯不改。在寬幅震蕩的大局下,上市公司進入財報密集披露期,也是投資者去偽存真的好時機,布局好賽道和好股票的“上車點”,特別是一頭布局核心資產價值龍頭,另一頭布局“新基建”方向。
9、新時代策略:類比2018年Q4 股市形成震蕩底而非V底
從事件傳播的過程來看,當下比較類似2018年Q4。2018年2-9月,去杠桿和貿易開始沖擊實體經濟,到2018年10月,這種擔心廣為人知,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實錘證據(2018年三季報盈利拐點、螺紋鋼價格跳水、白酒銷售低預期)。但是隨著估值調整到位,后續利空雖然沒有消失,但是也沒有惡化。
長期投資者開始快速增配A股,直接催生了2019年Q1的抬估值行情。當下的市場,已經有實錘證據(中國2月經濟數據、美國失業數據)證明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很大,未來1-2個月需要確認經濟下滑的速度是否可控。一旦能確認,則股市將會企穩。這一確認的過程,會形成類似2018年Q4的震蕩底,而不是V形底。
10、招商策略:政策加碼,市場筑底


影響A股開盤的周末大事一覽
1、政治局定調6大方向:確定發行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引導利率下行
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緊做好重點項目前期準備和建設工作。要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疏通傳導機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對地方和企業反映的難點堵點問題,要抓緊梳理分析,及時加以解決,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
“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一表述,可能會給市場帶來一些預期:即赤字水平會提升,財政政策上會有大動作;貨幣政策上亦存在降息預期。3月份,在美元壓力較大的情況之下,維持MLF和LPR利率不變,這一點事實上是超出市場預期的。在美元持續回調的背景之下,利率是否會動,也成了市場近期關注的焦點。
2、央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一季度(總第88次)例會于3月26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3、國家稅務總局:對月收入10萬元以下、季收入30萬元以下小店免征增值稅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于3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恢復商品流通和商業秩序工作情況,請商務部、稅務總局、供銷總社相關司局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國家稅務總局表示,對月收入10萬元以下的,季收入30萬元以下的小店免征增值稅。商務部表示,3月份以來,糧油、肉禽蛋、蔬菜等必需品的價格全面回落。3月27日蔬菜的批發價格比2月底回落了16.5%,豬肉價格比2月中旬的高點回落了7.4%。
4、證監會核發4家企業IPO批文
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準了以下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芯瑞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銳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并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5、國家衛健委: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
國家衛健委:繼續防范本土病例零星散發和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雙重風險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2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3月28日,現有確診病例降至3000例以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93例,來自42個國家,其中數量較多的7個國家占總數的83.4%,引起新一輪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依然較大。當前,要繼續防范本土病例零星散發和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雙重風險,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防控。
6、美國“直升機撒錢”來了
當地時間3月27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國會表決通過的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這也意味著該法案正式生效成為法律。該法案在當天由眾議院投票通過,提交特朗普。這份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法案的內容包括加強失業保障、企業貸款補助以及向醫院、州政府和市政府提供更多醫療資源等等。特朗普同時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經濟刺激方案,是有史以來頒布的任何救助法案的兩倍”。
7、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突破2000人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28日10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2萬人,死亡超2000人。

美國海軍醫療船“安慰號”28日下午從弗吉尼亞諾福克港啟航,前往紐約。另一艘醫療船“仁慈號”已于日前抵達西海岸的洛杉磯支援抗疫。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安慰號”啟航儀式上說,該船向紐約人傳遞的是“7萬噸希望和團結的信號”,紐約擁有整個國家和全體美國人的的堅定支持。
他同時表示,自己正在考慮對紐約州以及新澤西、康涅狄格州部分地區實施為期兩周的強制隔離措施。
但在數小時后,特朗普又通過社交媒體宣布,他已要求美疾控中心發布一份由各州州長管理的“嚴格”旅行建議,“沒有必要”對紐約、新澤西和康涅狄格州采取強制隔離措施。
8、美聯儲縮減買債力度 周五美股跳水式下跌
美國時間周五的股市結束了連漲三天的走勢,呈現較大幅度的收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去超過900點,收跌4.06%,其中很大一部分跌幅是出現在收盤前的30分鐘之內,美股再度出現跳水式下跌,道指短時間重挫700點。標普500指數下跌3.37%,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挫了3.79%,同時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指數也上升了超過7%,達到65.5左右的水平。

真正引發市場最后迅速跳水的原因是,美聯儲方面發布消息稱,從下周開始會放慢購買美國國債的步伐,在下周四和周五,額度從每天購買750億美元下調到每天買600億美元。簡單來說,市場認為美聯儲的支持政策沒有那么強勁了,因此促發了美股跳水。
9、3月PMI將公布
3月31日,3月官方制造業PMI將公布。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35.7%,比上月大幅下降14.3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撰文表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對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較大沖擊,但目前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給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減弱,企業復工率回升較快,市場信心穩步恢復。近期針對疫情出臺的減稅降費、金融服務、租金減免、穩崗就業補助,特別是支持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將有效紓解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困難,進一步提振企業信心,加快企業復工復產步伐,預計3月份我國采購經理指數將會改善。
10、證監會:將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并表監管試點范圍
證監會決定將中金公司、招商證券(16.84 -0.12%,診股)、中信證券、華泰證券(17.06 -1.22%,診股)、中信建投、國泰君安(16.33 -0.24%,診股)等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并表監管試點范圍。證監會將根據《風控辦法》規定,逐步允許參與試點機構試行更為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初期,綜合考慮試點機構對外投資資本占用情況,對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系數由0.7調降至0.5,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系數由1降至0.7;同時持續監測試點機構已建立風控體系運行及合并風控指標信息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