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寵”與“爬友”
(一)
近日,記者接觸了這么一個圈子,外行人把他們稱作“異寵一族”,而他們稱自己為“爬友”,之所以叫“爬友”,因為他們的確擁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爬行動物。
“爬友”成員告訴記者一組驚人數字,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有近百萬的“異寵”愛好者,他們年齡基本在十八歲至三十歲之間,以學生和上班白領居多。
不過,九江的“爬友”表示,目前九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在玩“異寵”,也許是受經濟和地域的影響,廣東、上海等地的爬友居多。并且,這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銷經濟鏈。
生活在九江的市民會發現,其實,九江花鳥市場或是經營花鳥魚蟲的地方,也會有鱷龜、蜥蜴、水蛇、倉鼠這類寵物銷售。但是,像這類“異寵”,九江可謂是千篇一律,品種甚少。
據“爬友”介紹,九江喜歡玩“異寵”的人,基本都是在武漢“異寵”市場消費,因為武漢不僅距離九江很近,而且武漢“異寵”市場的品種非常多。其中,美洲鬣蜥、落耳龍蜥、緬甸陸龜、中華水蛇、魔王松鼠,這類新手級的“異寵”是應有盡有,當然,周邊省市的經銷商也喜歡在此進貨。
像世界各地水龜、鬃獅蜥蜴、黃金蟒等品種,高冠變色龍等,吸引全國各地“異寵”發燒友前來淘寶,不過這些家伙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還非常不易飼養。
不管是九江市場還是全國市場,“異寵”主要分為“本土”和“進口”兩類,當然,也有進口品種國內繁殖的現象,不過這樣的“異寵”自然比“純進口”的便宜很多,因為受水土及氣候影響,被國產化的“異寵”,始終少了那么一點兒“原味”。
我們在九江市區所見到的蜥蜴及小蛇一般都屬本土品種,價格基本不超過二十元每條,而進口過來的品種由于成本高,飼養困難死亡率高,九江的商販一般很少會選擇性“進貨”。比如說一只八十元左右的亞洲帝王蝎,也許本地商販會嘗試性進一兩只,但一只價格為八百元左右的墨西哥紅膝舞蛛,商販們基本保持“絕對不進”的態度。
正因為九江的“異寵”基本是以代售或是地攤經營的方式,高端產品久久沒能入駐九江,“異寵”的高端玩家隊伍久久未能形成氣候。相反,“異寵”的消費群體呈低齡化發展,消費者基本都是中學生。
(二)
“異寵”有著自己特定的消費群體,主要針對大中城市的白領及學生,“異寵”不同于小貓、小狗等常規寵物,飼養“異寵”似乎更能彰顯個性及滿足個性需求,喊個“個性”口號的八零、九零后似乎更喜歡飼養這種能夠表達自己生活取向的寵物。
尤其是當別人看見“異寵”后,投來吃驚的目光時,他們會瞬間覺得很有癮,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異寵”是源自對動物的好奇心及愛心。
一位正在飼養“狼蛛”的女性“爬友”透露,一般女生看見蜘蛛后,第一反應是“恐懼”、“尖叫”,但她第一次到朋友家里見到“狼蛛”時,就覺得它的外形非常有趣,雖然,自己曾非常害怕蜘蛛這類的爬蟲,但觀察后,她看見“狼蛛”的背部有玫瑰色,八只腿都毛茸茸的,樣子并沒有給人一種恐懼感。
之后,她搜集了一些關于狼蛛的資料,了解“狼蛛”性格溫順,沒什么攻擊性且無毒后,就到北京異寵市場以一百七十元的價格,買來一對幼蟲飼養。不管怎么說,寵物“狼蛛”也是蟲子,她的母親至今都無法接納這種寵物。
飼養“狼蛛”的過程非常刺激,它以蟈蟈、面包蟲等昆蟲為食,為保證其健康成長,這個女孩常常要挑戰自己,親手去捉一些自己覺得惡心的昆蟲。不過,這已經成為她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了。
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跑的,再到水里游的,不管飼養起來是否有危險,只要夠奇特就必然成為“爬友”的珍寶。
記者從本地一家“異寵”代售點了解,不少市民對冷血動物表現出好奇,不管是否會購買,他們都愿意對其了解一番。據店長介紹,在為數不多的“異寵”堆里,喜歡蛇的人最多,如果弄到比較“高端”的蛇類,基本上不愁賣,也有不少人特意前來“訂貨”,店長銷售的蛇類與蜥蜴都是無毒的,按照大小和品種界定,價格也從幾十塊到上萬元不等。比較容易被接受的是乃蛇、玉米蛇、束帶蛇、王蛇。
店長還說,除了蛇類和蜥蜴,前來咨詢蜘蛛、角蛙、綠鬣蜥、鬃獅蜥、高冠變色龍的人也不少,但這種貨不是很好定。店長曾賣過最貴的“異寵”是一種叫做食鳥蛛的昆蟲,當時一名廣東的客人以七千元的高價將其買走。這種蜘蛛產自熱帶雨林,個頭非常大,主要捕捉大型昆蟲,在野外,它甚至可以捕捉小型哺乳動物。由于,物種稀少,遇見這樣的“異寵”,可以輕松賣上價格,但店長還是會先要聯系上買家后才敢進貨。
(三)
女同事小周曾這樣抱怨,“外甥在學校門口花幾塊錢,買了一堆蠶寶寶回家,一片桑葉上蠕動著幾十只像蛆一樣的東西,可把我惡心壞了。買蠶寶寶是因為老師要求寫觀察日記,無奈,只好默默忍受幾十只蠕動的蟲子……”
蠶寶寶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昆蟲,可在小孩的眼里,這就是他們的“異寵”,于是,螞蟻、蝸牛、斗魚、蠶寶寶等寵物在小學生的生活中流行起來。觀察植物、動物可以訓練孩子的觀察力,還能拓展知識面,作為家長,也許只能默默接受。
不久前,記者身邊也發生了類似事件,妞妞的媽媽為了配合孩子完成觀察日記,在網上買了一個名為“螞蟻工坊”的東西。里面包括有藍色凝膠的載體盒、夜光燈、放大鏡,當然還有蟻后和螞蟻。將螞蟻放入仿真凝膠泥土,就可以觀察到螞蟻是如何挖掘地下工程的。而且“螞蟻工坊”里的凝膠還可以當做螞蟻的食物,只要不斷放入螞蟻,就可以長期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慣。
妞妞天天都會趴在“螞蟻工坊”前觀察螞蟻把“隧道”挖掘的怎么樣了,觀察螞蟻的團隊合作。妞妞媽媽說,“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并認識大自然,有時父母有這個心,卻又沒這個力,所以只能靠類似這樣的東西,讓孩子了解更多知識。”
實際上“異寵”大致包括常見的小寵物,如蛇、蜘蛛、蒼鼠、香豬、蜥蜴、烏龜、樹蛙等,它們價格不貴,像一只巴西龜30元,一條三線蛇也不過20元左右,大中小學生都能接受,還包括一些迷你寶貝系列,而一些價格昂貴的稀有品種,例如白化納爾遜蛇,美洲綠鬣蜥動輒上千元,甚至上萬元。現在,一股新奇寵物潮流在中國一些城市持續升溫,不少熱衷此道的人,一有空就大街小巷的搜“奇”尋“怪”,更有以不斷更換所養的新奇寵物種類作為引領潮流的標志。
“異寵”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由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從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來判斷,另類寵物市場商機勢不可擋。另類寵物店的利潤很高,大約在90%左右。因為另類寵物多為人工養殖或山林抓捕而來,成本低廉,投資不大,一個另類寵物店只需2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就可以了。以較受歡迎的寵物蜘蛛“紅玫瑰”舉例,無毒蛛品相好的可以賣到150元以上。而1只蜘蛛一年就能繁殖200至300只幼株;蒼蠅、面包蟲等飼料也很便宜。
(四)
專家預測,除了貓、狗、魚等傳統寵物,中國潛在的寵物市場目前尚有150億元人民幣等待挖掘,未來,中國寵物數量將增至1.5億,寵物產業銷售額有望達到400億元人民幣。
不過,如果開一家另類寵物店可不像在家里小規模飼養那么簡單了,首先保證寵物不死亡才能保證開店的利潤,因此另類寵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人們喜歡的另類寵物非常多,沒有什么是絕對流行的。
如果流行的風潮過去了,寵物最終就會壓在開店人的手中而難以銷售,不管未來九江會不會爆發“異寵經濟”,對于另類寵物市場必須嚴加管理,避免不法商販售賣國家保護動物,甚至危險的入侵物種,造成環境破壞。
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發現188種入侵植物、81種入侵動物、19種入侵微生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發現了50種,對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業等造成嚴重危害。
僅以林業有害生物入侵為例,“十一五”期間年均發生面積1.7億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達1100億人民幣,其中危害最為嚴重的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造成的林業年均損失高達110億人民幣。
把視線縮小,這些所謂的另類寵物除了大多數有毒外,體內還攜帶病菌和寄生蟲,很有可能使飼養者傳染皮膚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極不適宜當寵物飼養。
比如,近年來陸續有新生嬰兒患“綜合性肝炎”,其直接原因就是其家長或家族成員曾養過一些不屬于寵物的野生動物,因為這種綜合征一般來源于鼠類和爬蟲類的寵物。
同時,部分“另類寵物”帶有彎曲桿菌,受這種菌感染的人會出現胃痛以至癱瘓的癥狀,造成食物中毒。
心理學家分析,這些稀奇古怪的寵物滿足了時尚一族喜歡標新立異的心態,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年輕人叛逆反抗的性格很明顯。他們以違反傳統、反對社會作為吸引別人目光的手段,而飼養新奇的寵物就成為了他們宣泄“自我”的一種方式。
還有一部分青年的內心最初對“美”和“同情心”有著很高的期望,對美好的人生有著無限美好的憧憬,但他們的愿望在與現實的交鋒中常常受挫,結果使失意無望的他們走上極端的反面,開始喜歡與一些骯臟、丑陋的動物為伴。
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如果您有天不想飼養了,可以交由動物園飼養,請勿自行放生,因為放生外來物種,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