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間,阿里巴巴發布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2018年1月1日~3月31日)以及完整財年業績報告。

(圖自CNBC)
阿里第四季度收入比同期增長61%,達到619.32億元,其中,核心電商貢獻了512.87億元,錄得62%增長。
與此同時,第四季度利潤同比下降29%,錄得人民幣75.6億元,低于市場預期,主要歸咎于去年同期從拋售陌陌股權獲得的一次性收入拉高了去年同期整體利潤。
而從完整財年來看,阿里于2018財年收入達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核心電商業務占2140.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0%,這兩個方面均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

展望2019財年,我們預計集團整體收入的增長將超越60%,反映我們對核心業務持續出色表現的信心以及新業務的積極勢頭。
集團CFO武衛指出。此外,在這次財報中,阿里巴巴也首次公布了支付寶全球活躍用戶數。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寶和其全球合作伙伴服務的用戶,年度活躍數約為8.7億人次。
在第四季度,阿里中國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52億,與上一季度相比,凈增年度活躍消費者3700萬,這也是集團自上市以來的季度內最高凈增值。
雖然總體成績出彩,但部分投資者對阿里在過去一財年里“大手大腳”投資表示憂慮。

(圖自SG Talk)
今年3月,阿里巴巴向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Lazada增資20億美元,對其總投資達到40億美元。一個月后,阿里更是以95億美元“大口吞下”餓了么。
投資者擔心集團的輕資產模式正在向資本密集型轉變。對于集團這些投資決定,集團執行副董事蔡崇信在電話會議中強調,這是對一個“5萬億美元”目標市場的準備。
除此以外,投資人也被降低的核心電商業務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擔憂,2018財年該項指數從去年的62%下降到53%。
Pacific Epoch分析師Steven Zhu認為這反映了從社交網絡興起的新電商對阿里核心電商的影響:
核心電商是阿里巴巴利潤最高的業務,這也是他們獲取投資其它擴張領域資金的來源,但如今,這個領域卻面臨了最大挑戰。
據悉,財報發布后,阿里巴巴隔夜股價一度跌超2%。但在買盤推動下,阿里的股價在收盤前大漲3.53%,總市值達到至4778億美金,取代騰訊,成為國內市值最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