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州市渦陽縣,種糧大戶任濤今年收上來的1000多畝小麥含水量都在25%以上,根本無法到糧站銷售。水分不達標,意味著無法享受托市收購的政策,這在當前糧價走弱、市場購銷不旺的形勢下無疑影響農民種糧收益。但是任濤并不擔心,因為他經營的合作社今年購置了兩臺中聯重科谷王烘干機。“烘干機太重要了,有了它,再也不怕陰雨天。”任濤高興地說。
在任濤的谷王烘干中心內,兩臺15噸低溫式烘干機正轟鳴著作業,鏟車忙著把堆積如山的小麥運到機器旁,2名工人用鏟子將小麥送進烘干機。七八個小時后,烘干的小麥就會由輸送帶送出,裝進運輸車運往倉庫儲存。
在倉庫里,烘干過的小麥籽粒飽滿,干燥清爽,與外面略顯潮濕的小麥形成鮮明對比。任濤說,合作社去年剛購買的烘干機,今年麥收就派上了大用場。“5月25日開機至今都在滿負荷運轉,已經烘干了600萬斤麥子。我這兩臺機子能保證全鄉近一半的小麥烘干。”除了滿足自己需要,任濤合作社同時開展代烘干服務,從中也獲得了不少收益。
專家指出:隨著耕種收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突飛猛進,烘干已成為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過去一家一戶種植,現在大戶種植幾百至數千畝,規模經營比重提升,農作物烘干問題日益突出。即使沒有陰雨天,大戶無處晾曬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
近年來,中聯重科不斷致力于糧食機械化烘干的推廣與應用,推出高溫連續式烘干塔、低溫循環式烘干機、經濟作物烘干機等高效、節能、環保型烘干裝備,并致力于智能化、規?;?、標準化的烘干示范基地建設,能夠滿足小麥、水稻、油菜、玉米等糧食作物及經濟作物的烘干需求,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立下汗馬功勞。